投资观点
气候变化, 人人有责
|
全球股票观察
|
• |
2022年2月23日
|
2022年2月23日
|
气候变化, 人人有责 |
每个人都应当为应对气候变化尽一分力。国际股票团队已与其全球投资策略中95%的公司沟通过气候问题,现正探讨如何让这些公司担起责任。
2021年,我们开始在所有全球投资策略中推行碳转型沟通计划。我们的目标是评估每项持仓的气候风险和机会,了解这些公司的气候概况,并促使其改进。如此是为了评估我们投资组合对低碳未来的适应能力。我们与全球投资策略持有的95%公司进行过沟通,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平均水平仅为持仓的19%)。1
沟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我们持有的七家公司中,有六家最初没有设定减排目标,但现在要么正在准备设定目标,要么已经定下目标,且有九家公司将现有目标升级为碳中和或净零排放。总体而言,2021年初,在我们全球投资策略持仓中,已经设定净零排放或更高目标的公司平均占比54%。到年底,平均占比已升至71%。相比之下,根据牛津大学2的报告,在全球福布斯2000强公司中,只有21%的公司有净零排放目标。
现在,每个人都应当为应对气候变化尽一分力。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的自然科学基础报告坚持认为,只要全世界立刻行动起来,目前仍有希望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摄氏度3。 我们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道义担当,也具有商业意义。在与各公司沟通时,我们传递的消息很明确:若不能妥善解决碳排放问题,企业将面临很高风险。 公司的排放可能会被征税,并受到监管,其竞争地位、实物资产、声誉、利润、估值都会面临风险,甚至可能危及其未来前景。
对投资者而言,评估企业的碳排放风险如今成了证券分析和选股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只有与相关公司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仅靠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无法获得这种公司层面的优质信息。我们采取一体化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投资流程,其标志性的特点便是注重沟通。2021年,我们总共进行了143次与ESG相关的沟通。所谓沟通,并非是发封电子邮件、来次匿名小组讨论或召集相关人员开个会就草草了事。我们更愿意与公司管理层或ESG领域的资深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得益于庞大的业务规模和长期持有,我们获得了很多非常好的对话机会。虽然难免有一两家公司不容易会见,但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2021年我们几乎会见了全球投资组合持有的所有公司,专门与他们讨论碳排放问题。
通过有针对性的沟通取得丰硕成果
我们根据各家公司在气候工作方面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类型的沟通。有些沟通旨在帮助公司开启减碳之旅,有些旨在改善透明度和问责制,有些则对初衷很好但缺少可靠实现路线的目标提出质疑。对于披露、目标和行动都已经做到位的公司,我们通过沟通跟踪他们的表现,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领先。
我们对不同行业的要求(或风险)各不相同。我们持有的一家优质工业/科技公司原本没有碳减排目标。在我们和它召开首次碳专题会议后,该公司邀请我们与它及一家咨询机构进行交流,在最佳实践和投资者预期方面建言献策。这有助于该公司制定碳排放战略——我们认为这一成果体现了针对性沟通的效果。
在消费者信用报告行业,我们要求一家持仓公司解释为什么环境和社会目标未纳入管理层业绩激励机制。该公司承认环境在变化,并表示正在积极开展内部讨论。围绕环境变化这个主题,我们还询问公司如何衡量居家办公员工的范围1二氧化碳足迹,以及未来工作模式发生变化后的影响。考虑到制热制冷是公司的重要排放来源,我们还要求公司解释将数据中心设在德克萨斯州的好处。公司表示也在积极考虑这个问题。
沟通不仅仅是对政策或目标提出质疑;我们还期望从中发现与气候相关的机会。由于某些举措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现在还谈不上有多少良好的成果,但假以时日,它们或许会大有成效。例如我们持有的一家领先交易所集团认为监管变化有利,相关“新项目层出不穷”。他们认为可趁此机会在受监管市场推出交易产品。
我们持有的另一家公司(一家世界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则与众多世界领先公司建立了全球合作关系,其客户群中的有些公司既是其客户,又是其供应商,这使他们在推动可持续倡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而对于供应商,他们的目标是使90%的供应商披露其环境目标。对于合作伙伴,该公司与世界领先软件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帮助英国公用事业和能源公司改造能源系统,降低英国电力供需的减碳成本。这些工作是以开源数据、人工智能和精通数字技术的人才为基础。在与他们沟通时,我们追问为何管理层的激励计划包含多元化和包容性方面的目标,但却没有环境目标。他们已将我们的建议提交董事会进行内部讨论。
未来计划
完成第一阶段的计划后,我们继续实施2022年计划,争取在四个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的成果:(i)改善透明度和披露工作;(ii)完善各公司的净零排放目标,并采纳基于科学的合理目标和范围3排放目标(如果尚未采纳);(iii)调整管理层激励计划,要求将环境及社会目标与高管薪酬挂钩,以激励他们负起责任;及(iv)深化对话内容,探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及实物资产的风险。
无论有多大决心、付出多少努力,气候变化都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小团体能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可以继续向持仓公司问责,推动和鼓励他们做出改变。
永远不变的是,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投资估值合理的复利超能股。过去25年来,从世纪之初的互联网泡沫到经济衰退,再到近期的全球新冠疫情,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投资具备这些特点的公司是有价值的,能帮助我们渡过困难时期。每逢关键时刻,这些公司总能展现出韧性。它们的营运资本回报率高,利润随着时间推移稳步累积,实现复利效应——这是我们最看重的经济效益。在如此强劲的基本面推动下,我们相信投资这些公司能取得丰厚的长期回报。